本网讯 4 月 11 日,副校长郑亚莉带队走进杭州市钱塘区幸福河小学,出席聚焦“全生命周期幸福教育”的高端论坛,这场以“大中小幼专家学者共话幸福教育”为主题的研讨会,集结了教育界政协委员、高校专家及基础教育实践者,共同解码幸福教育的实施密码。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及教育家精神的践行者,郑亚莉结合自身在全国两会上提交的“对于打造全生命周期幸福教育体系”的提案,阐述了学校在幸福教育领域的行动方向。她表示,学校将以幸福教育实验室为平台,走进学校、走进社区、走进公司,推动家校社协同合作,探索大中小幼教育一体化的新路径,为构建全生命周期幸福教育体系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样本,为教育生态注入更多创新力量。郑亚莉还充分肯定了与会专家围绕“幸福教育”提出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的成果,并指出这些成果为幸福教育在全社会推广提供了重要启示,展现了教育者的担当和作为。

会上,经济学院发起的幸福教育实验室(贬-尝础叠)团队核心成员李佳慧副教授为全体骨干教师带来了一场题为《播种幸福的教育——从课堂到人生的教育实验》的精彩报告。李佳慧副教授以教育心理学经典研究为理论支撑,通过深入浅出地解析罗森塔尔实验和成长型思维研究,揭示了教育信念的双重作用机制:一方面,教师的期望效应会显着影响学生的成长轨迹;另一方面,学生自我认知的建构同样至关重要。她特别指出,在积极教育理念的实践中,师长的正向反馈是培育学生健康心理资本的关键要素。最后,李佳慧发布了贬-尝础叠团队最新的两项研究成果:一是揭示幸福教育本质规律的"幸福力金字塔"理论模型,二是构建"大中小幼思政教育一体化"幸福教育实施框架,并提出建设幸福教育“生产实验室”愿景。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贺武华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李晓娟在圆桌论坛阶段和中小幼等教育管理者从多维探讨幸福教育路径,专家们围绕“幸福感是什么?”发表了自己的真知灼见。“到底是什么不让我们幸福?我们到底可以做什么可以让孩子和教师更加幸福?”贺院长认为,缺一些东西会导致不幸福,应该有发现幸福的眼睛。李老师表示,当大学生被打压、被忽略时,就会失去活力,进而对自己形成负面认知。
在本次论坛,是开展大中小幼幸福教育一体化推进的一次重要尝试,会上学校与幸福河小学达成了进一步深入合作的共识,双方将围绕“学生幸福成长档案”和“教师幸福力提升计划”等项目展开深度合作,通过共同开展跨学科研究、师资培训、课程开发,推动幸福教育从理念走向课堂,从课堂走向社会,为学生和教师的成长提供全方位赋能,为构建全生命周期幸福教育体系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样本。
(编辑:车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