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着江岸,吹着清风,观一处园林,听一曲评弹,或许只有苏州才有这番情调。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它,在市区中心最大程度地留存了山水竹木,诗人感叹“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确有其一番风味。

粉墙瓦黛·摄于苏州平江路
假期伊始,我和友人踏上高铁,来到了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苏州。“马路窄窄,房屋矮矮,飞檐翘角,粉墙黛瓦”,这大抵是对苏州城最贴切的概括。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柔情的吴山吴水孕育了柔情的苏州儿女。“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冬日温柔的暖阳下,我和友人闲庭漫步在平江路上,一边是懒洋洋的店铺,门前趴着只大喘气儿的金毛犬;另一边是翻晒棉被的老奶奶,和几个围着跑、扔鞭炮的孩童。苏州城安静得像块散发着松香的老木头,又时而顽皮,与轻拂的杨柳嬉闹。它映着幽幽的梅香,让人慢下脚步,只顾携起友人的手,静静地走下去。

园中绿枝·摄于苏州狮子林

腊梅·摄于苏州狮子林
在平江路一家旅社落脚后,我们放下行李,徒步去往园林。苏州园林果真是惊为人天、鬼斧神工,一花一木、一砖一砌、一墙一瓦、一阁一亭,都不尽相似却又相得益彰。最有趣的是狮子林中的假山王国,它以“透、漏、瘦、皱”的太湖石堆叠,最是迂回曲折,最是回环起伏。和一群孩子在假山群里绕了十来分钟才出来,成了这次出行最好玩的回忆。

夜色阑珊·摄于苏州平江路
天色稍晚的时候,我们离开市区去城外逛了一圈。鳞次栉比的高楼、四通八达的道路,还有刚落脚的诚品生活,形成苏州另一个角落的血脉和骨架,让这座江南古城焕发出现代化的生机。
回到平江路的旅社时,新月已现在低空。以诗酒为骨肉的苏州城总让人似曾相识。谁谓今日非昔日,清风明月似故人。枫桥一泊,给羁旅诗人平添愁思;姑苏一游,我却闲适自得,仿佛听见历史钟声的回响,仿佛得到江山花柳的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