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7日上午在京出席民营公司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已经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将一以贯之坚持和落实,不能变,也不会变。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公司和民营公司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希望广大民营公司和民营公司家胸怀报国志、一心谋发展、守法善经营、先富促共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浙财专家学者积极关注会议动态,第一时间学习会议精神,畅谈感受和体会:
党委宣传部王正新:充分释放民营公司科技创新的潜能
“浙江要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是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9月在浙江考察时提出的新要求。杭州“六小龙”的成功,充分展现了浙江省委省政府在“八八战略”指引下,扎实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率先探索创新驱动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民营公司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巨大潜能。杭州“六小龙”现象既是创新能力厚积薄发的缩影,更是营商环境塑造的结果。优化营商环境是孕育创新种子的“阳光雨露”,“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的政务服务与市场机制同频共振是释放民营公司科技创新潜能的关键,民营公司创新活力和潜能的释放也将是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公司座谈会上强调“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民营公司和民营公司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全面深化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的落实,定能激发更多民营公司的创新活力如钱江潮涌,在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上奋勇向前,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
中国政府监管与公共政策研究院金通:民营经济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支撑性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于2月17日出席民营公司座谈会时强调,发展民营经济的基本方针政策,已经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将一以贯之坚持和落实,不能变,也不会变,勉励广大民营公司和民营公司家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民营经济是浙江省的区域性标签,发达的民营经济为全省促进共同富裕、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基本支撑力量。当前浙江正走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提出的“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伟大征程上,从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经济到近期顿别别辫厂别别办、杭州“六小龙”的全球性出圈,一个较为公认的事实是发达的民营经济和高质量的营商环境为浙江省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杭州等地发展智能物联等万亿产业再次提供了坚实基础。放眼全球,当今社会呈现出了“颠覆性技术潮涌、地缘政治动荡、重大突发事件频出、逆全球化暗流涌动、气候变化形势严峻”的显着特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重大挑战和机遇的基本路径。近一年多的深入调研发现,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有机协同,必须从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监管改革、知识产权保护、公平竞争等诸多方面为民营公司的发展,尤其是科技领军型民营公司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夯实基础,为新时期浙江省乃至全国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性力量。
管理学院董直庆:营造创新激励和包容失败的市场环境,助力民营公司高质量发展
顿别别辫厂别别办模型爆火和杭州“六小龙”的出圈,表明技术创新不能被计划,民营公司的发展难以通过计划完成,但却可以通过政策激励和营商环境优化来推动。首先需要营造公平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破除主体市场准入障碍和完善全国统一大市场,推进竞争性领域向所有的经营主体开放,构建民营公司参与经济建设的长效机制,为民营公司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激发创新活力。其次,实现政策精准化支持和落实到位。政府应保持民营公司政策与国家经济政策取向的一致性,破解民营公司经营障碍问题,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确保民营公司形成确定性预期。再次,保证政商沟通渠道顺畅,通过多层次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及时了解公司的困难和需求,重视鼓励创新和包容失败的环境建设。面对础滨算法的不断迭代和应用场景的持续落地,中国经济面临技术弯道超车的历史性机遇,民营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为进一步激励民营经济展现出更强大的创新活力,政府应支持有能力的民营公司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为民营公司参与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和空间。总之,营造公平、自由竞争和政企界限分明的市场环境,实施精准、落实到位的政策支持,在新兴技术不断突破的历史性机遇面前,民营经济将会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经济学院罗俊:以稳定预期、精准施策服务民营公司高质量发展
服务民营公司高质量发展必须紧扣“稳定预期”与“精准施策”两大核心,以政策的确定性对冲市场的不确定性,以服务的精准性破解公司的现实痛点。第一,稳预期重在政策透明与执行连贯。民营公司的信心源于对发展环境的可预期性。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减税降费、融资支持、市场准入的利好政策,但公司更关注的是政策能否“直达快享”、执行是否“一以贯之”。第二,精准施策要瞄准痛点靶向发力。民营公司的需求千差万别,服务不能“大水漫灌”。例如,对科技型中小公司,需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研发补贴;对传统制造业,应聚焦数字化转型的技术赋能;对出口型公司,则要完善汇率避险、跨境物流等配套支持。第叁,创新生态需政企协同共建。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但民营公司尤其是中小微公司往往面临“不敢投、不会转”的困境。政府需搭建产学研对接平台,推动国企与民企在技术、资本、市场等环节深度合作;推动公司与高校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中的深度合作;同时优化风险共担机制,通过“政府引导基金+社会资本”模式,降低公司创新试错成本,让“创新种子”长成“产业森林”。
金融学院金骋路:金融创新赋能民营公司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公司座谈会上深刻指出党和国家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保证各类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为新时代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民营公司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需以系统性金融创新破解融资渠道单一、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不足等结构性难题,充分释放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要素价值,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金融创新应紧扣“要素公平配置”与“内生动力培育”两大主线,从叁个维度破解民企融资困局:其一,深化供应链金融应用,创新生产要素协同机制,探索数据资产入表创新,将民营公司丰富的数据资源转化为可质押、可交易的数字资产。其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对“新质生产力”的支撑,创新科技金融模式和路径,构建“区域性股权市场-新叁板-科创板”的专精特新公司培育通道。其叁,以系统集成思维打造全生命周期风险分担机制,强调金融工具跨机构、跨周期配置,集成发挥银行、保险、资本市场等在民营公司初创、成长、成熟阶段的差异性作用。
财政税务学院鲁建坤:做好“税收算术”赋能民营公司
多策并施,做好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税收算术”,是让民营资本更有耐心、民营公司家更有恒心的关键之举。一是用好税收优惠的加法。以全球有竞争力的税负水平,助力民营公司拓展海外业务,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等开发国际市场、利用全球资源。以公平合理、精准高效的税收优惠,助力民营公司开展设备更新、加大研发投入等提高生产率、增强创新力。二是落实“放管服”的减法。以优质的纳税服务,确保民营公司对税收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在税收公平下参与市场竞争。切实减少民营公司办税成本,让跨地区甚至跨时区的生产经营更为便利。叁是做好以税增信的乘法。利用税收大数据,用好纳税信用评级等工具,为诚信纳税、守法经营的民营公司提供多维“增信”,推动化解民营公司融资难、入场难等。四是消弭税务风险的除法。加快税收立法,规范税收执法,全面落实税收法治,让民营公司更清楚明白开展税务合规、降低税务风险,消除顾虑、安心发展。
经济学院汪晓辉:制度和信心是民营公司持续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民营公司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释放出国家坚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强烈信号,对激发市场活力和创新动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会议强调了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制度中的重要地位,肯定了民营经济在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供给侧改革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明确地给出了多方面的扶持政策供给,为民营公司发展构筑了更优制度环境和政策生态。从政策举措看,重点提出要减轻公司税费负担、解决民营公司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完善政策执行方式、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和保护公司家人身和财产安全。这六方面政策举措正是针对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现实困难而提出的解决思路,也是激发民营公司创新源泉的重要引线。通过完善减税降费长效机制、尤其是对小微公司、科技型初创公司的普惠性税收政策,以及扩大金融市场准入,拓宽民营公司融资途径等相关举措可以极大缓解民营公司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重塑民营公司家发展公司的信心。鼓励民营公司参与国有公司改革,尤其是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军民融合等方面,为民营公司打造公平竞争环境,这也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实现全部经济主体公平竞争的一项重要改革要求。“亲清”政商关系的制度性安排,使民营公司获得平等竞争地位。这种制度环境的改善,不仅提振了公司家信心,更能推动民营公司持续创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编辑:车鹏)